360环球在线注册 学校首页

    学术前沿讲座第37讲: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现状与学科建设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5日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4年10月11日晚7点,由360环球在线注册主办的“学术前沿讲座第37讲·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现状与学科建设”在360环球在线注册508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讲座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方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民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毛巧晖教授。讲座由360环球在线注册院长吴电雷教授主持,360环球在线注册部分教师、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参加。

    吴1

    吴电雷院长主持

    讲座伊始,吴电雷院长首先对毛巧晖教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毛巧晖教授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地位。

    全2

    毛巧晖教授讲座中

    紧接着,毛巧晖教授围绕民间文学的研究现状,从文类(体裁)、文化与文本、学术史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刻且细致的阐释。

    从文类(体裁)的角度来看,民间文学与书面文学相比,具有其独特的分类方式。毛巧晖教授指出,民间文学主要分为韵文体和散文体两大类。韵文体主要包括歌谣、史诗等叙事诗形式,而散文体则涵盖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毛巧晖教授进一步细化了这六大类民间文学体裁的构成,如故事学作为民间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自民间文学兴起之初就备受关注。她提到,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转变研究就是故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式,至今仍对民间文学研究产生着深远影响。同时,毛巧晖教授也强调了史诗学在近年来的崛起,口头程式理论的引入为史诗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变化,同样也对歌谣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谈及传说学时,毛巧晖教授围绕“景观叙事、传说动力、传承传播”这三个关键词展开了详细论述。她指出,尽管传说学目前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但它曾是民间文学中一个辉煌的分支。通过解读《西方神话学:叙事、观念、学术》和《赫尔德与周作人——民俗学与民族性》这两部文献,毛巧晖教授向师生们介绍了神话学与歌谣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她提到,笑话作为民间文学的一个小类,虽然目前研究较少,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毛5

    毛巧晖教授讲座中

    在文化与文本的探讨中,毛巧晖教授指出,民间文学的文本与书面文学存在显著差异。民间文学的文本不仅包括物化的形态,如服饰上的图案、墙壁上的图像等,还包括被物化的以口语形式的一次性演述,如演出和歌谣。民间文学有自己的文本系统,这个系统以口传文本为核心,包括源于口传的文本和以传统为取向的文本。毛巧晖教授还以当下热门的游戏、影视剧为例,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文学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年轻一代更多地通过游戏、影视剧等媒介接触和理解民间文学。

    然而,毛巧晖教授也指出了民间文学研究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即外部讨论多于内部讨论。她认为,研究民间文学文本离不开外部文化,但过度关注外部研究而忽视内部研究,会导致对民间文学本身的深入理解不足。因此,她呼吁更多学者回到民间文学内部的研究,将文化研究与文本研究充分结合起来。

    讲座进行中

    在学术史的讲述中,毛巧晖教授列举了一系列文人著作和相关历史文献,如民国时期传教士的民间文学搜集、北京大学歌谣运动、陈志良对“广西特种部族歌谣”及苗瑶风俗的搜集与研究等。她特别提到了陈志良在研究中使用的带有民族平等意识的称谓,以及他撰写的《西南风情记》等著作对学术史的贡献。同时,毛巧晖教授也介绍了《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一书,该书采用唯物史观的学术立场,全面细致地描绘了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发展历史。她指出,中国民间文艺学起源于本世纪初的启蒙运动,体现了“平民意识”的觉醒,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逐渐建立起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交流互动

    讲座最后,毛巧晖教授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有同学提问,如何看待文学与民间文学的融合发展?毛巧晖教授认为,这种融合是研究的趋向,也是学科交叉的必然结果。她指出,通过了解民间文学相关著作,可以产生新的研究维度,提升研究深度和广度。另一位同学则询问如何看待史诗的民族文化价值?毛巧晖教授从史诗的文学艺术价值、民族文化价值、历史记忆、道德教化作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答,并强调了保护和传承史诗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讲座的圆满结束,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本次讲座不仅让师生们对民间文学的研究现状和学科建设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民间文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合影留念

                                   图文/马欧、胡砚涵

                              一审/李志文

                              二审/匡尔峰

                              三审/吴电雷